慧燈第111期

本期話題

愍生法師開示錄

佛經故事

禪語

法語精選

淺談中國佛教史

養生湯水素食篇

佛學問答

法音轉播站

a

遇境逢緣

特稿—水陸法會

小蜂百寶箱

回慧燈

回佛教愍生講堂

 

 
   
 

 

 

 

 

 

 

 
 

淺談中國佛教史:中國佛教在明朝

明朝立國初時,明太祖建立僧官制,為僧人設立一套自我管理的制度,目的是肅清僧團中的不良分子,故在明初,佛教的情況比以前大有改善,不像元朝時代那麼混亂,明太祖也發心在南京編制大藏經。其實,早在宋時已曾編制大藏經,因當時有刻版印刷,但經歷時代的動亂,經本早有散失,故明太祖決志再次編輯中國的大藏經,是為南藏。後來其子當皇帝即是明成祖,他把首都遷移到北京,南、北京之名由此而來,永樂年間明成祖也發心在北京刻印一部大藏經,稱為北藏,明代的南藏、北藏之大藏經正是明太祖、成祖兩父子對佛教的貢獻,自此佛教也比較正常地運作,並得以再度弘揚。

明朝佛教有什麼特色呢?唐代佛教大盛各宗爭鳴,宋時各宗各派轉趨式微,惟禪宗獨熾,元朝時雖然密宗隨外族傳入中原,唯受外族統治及紛亂的歪風影響,沒有什麼發展,直至明朝時才開始有復甦的跡象。明朝的二百多年中,政治也不太穩定,常以高壓政策作管治方針,很多讀書人心灰意冷轉而專心研究佛法的奧妙,佛教的僧侶也多有儒生出家者,所以明朝有學問的出家人甚多。在明末出現一種現象,有所謂儒釋道三教合流,即是彼此尊重、研習、不會誹謗,那是因為當時很多大德都博覽群籍,不但廣研佛教經典,也飽閱群書,對儒釋道三教都有深入的了解,故對三教都尊重而不會彼此排斥,如明末四大師,即是紫柏大師、蓮池大師、憨山大師、蕅益大師,他們未出家前都是飽學之士,以蓮池大師為例,他是一代儒生,出身書香世代之家,出家前已博覽儒釋道三教的經典,故能將之融會貫通,雖然他專修淨土宗但對各宗都圓融理解。明末一般讀書人亦多如是,不管是否接受佛教,但也不會排斥,不像以前的讀書人,思想總是走向兩極化的,不是接受佛教,就是排斥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