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話題:修行之道

演慈


有人向我說很想知道修行的方法,他說自己常聽經聞法,知道修行應在尋常日用中,但自覺在日常生活中修行卻未見工夫與進步,很期望有人指導一個具體的修行方法。

我告訴他修行人不管在家、出家都要每天誦經拜佛,這是每天必須的定時功課,定時的常課就好像人每天三餐的食糧;定時的常課能讓心靜下來,與佛相應交心。立時收到心靈的熱能。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要時刻保持正念,我們的心念總是不斷地隨境升沈湧現,學佛修行就是學習如何在生活中保持每個起心動念的正念,佛教說觀照就是觀察照顧自己的每個起心動念,保持正念不令走於歪邪,聽起來很簡單,但如何掌握則必須透過修行來,時刻對心猿意馬般的念頭保持敏銳的觸覺,調伏它、糾正它,讓心念,念念正念。

有一個故事:唐代詩人白居易任杭州太守時,聽聞鳥窠禪師是當地的一位高僧,智慧與修行了得,於是專誠拜訪鳥窠禪師,並向禪師請教修行的方法:「如何是佛法大意?」禪師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白居易有點疑惑:「就此而已?」鳥窠禪師點頭不語,白居易大失所望地說:「三歲小孩亦曉得啊!」禪師淡然地說:「八十老翁行不得。」白居易聽了馬上醒悟,想想這是真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首偈語,三歲小孩雖然能說,可是芸芸眾生中又有幾個人能夠做到?

這故事可能很多人都聽過,但聽後有沒有反思?有沒有好好試行呢?許多人都認同佛法很好,很多人都對修行有所渴望,都在尋找修行之路,希望得到明師指點,那怕學道艱辛,只求有道可成。其實,修行之道不在海濶高天之說,只在腳下踏實之行。

學佛人要常時保持心中的正念,雖非易事,但也不太難,必須經過學習、修行,最重要是有沒有意願,肯不肯用心,要自己時刻心?正念,經常以佛法作尺度來反省、思維自己的心念與行為,觀察自己的心態,認識自己的煩惱,從而轉化念頭,這才是如法而有實益的修行。日常做事起念時,經常觀照反思是否合乎「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的佛法原則;看到自己惡的念行馬上將之改善,是善的念行要令其念念增長,發現自己有貪嗔痴的煩惱念頭時,提醒自己學習轉化。任何人修行都離不開生活,所以,在生活中照顧好自己的念頭,是重要的修行法門,這法門若不用心實在難而不易,但只要願意學習實踐,則人人可行。最近正在講述《十善業道經》,其中一句經文很值得細嚼:「於晝夜常念思維、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分毫不善間雜。」意即提示我們應該時刻要注意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簡單來說就是照顧念頭,照顧自己每一個起心動念是否正念、善念?是否與佛法相應?思維觀察自己的行為、意念,觀照自己的心念是善是惡;惡的,當下熄之、滅之,善的,取之、行之,如是改惡向善,不就是修行嗎?能夠時刻照顧好自己的念頭就是修行。能夠如是實踐、學習,如是知、如是行,生活就是修行,煩惱當下就是菩提,如是學佛的人生便是幸福美好,菩提大道更可以穩步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