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期話題:惜福行動 演慈 在法會或用齋的開示中,我經常都會勸勉大眾要知福、惜福、修福,這是學佛人最基本要做的行持,也是現代人應該知道的事。現今社會資源豐盛是大眾的福報,但我們身在福中往往會忽略了身邊的福報。在食衣住行各方面的物資多得令人目不暇給,容易浪費了也不覺得是一回事,在物資豐裕的情況下,呼籲珍惜物資很多人都聽不入耳,垃圾收集站常棄置著一些堅固可用的傢俱,辦公室日常用品如紙筆等,隨意棄掉是司空見慣。多提醒環保竟變成囉嗦,有人告訴我廢紙、再用紙多得不得了,根本用不完,但在我看來那是一種態度,一種習慣,慣於浪費是一種損福。物資的浪費在經濟上或許我們是有能力承擔,但在福報而言是擔當不起。 現代人希望食得好是正常的,但食得浪費卻折損福報,曾經看過一些統計資料報導,港人每天棄掉的剩食廚餘超過三千五百公噸,耗佔堆填區三分一的面積,每天浪費在餐桌上的食物不只比吃進肚裡的多,更可能是數以億計人士活命所需。當今之世,環保口號呼聲不絶,但現實上卻進展緩慢甚至寸步難行,究其原因是物資過盛矣!餘下來的東西太多,如何珍惜?然而,知慳識儉減少浪費不是吝嗇而是惜福;所以我經常鼓勵大家知福惜福,尤其對飲食要多素少肉(當然全素最好),煮菜點菜夠吃就好,不要浪費,要學懂在源頭上惜福修福。 寺院對食物都十分用心,要為大眾準備足夠的份量讓大家享用,又怕烹煮太多做成浪費,幸好廚房義工都能適當妥善處理,但烹調過程中仍免不了有廚餘形成,為了貫徹物盡其用的理念,也希望為環保盡一分力,羅漢寺最近增設了一台廚餘機,目的就是在飲食源頭上啟動「惜福行動」,希望將知福、惜福的訊息透過行動將口號變成習慣,希望將廚餘經過處理後,轉化成可以改善土質的有機肥料,物盡其用。 曾有耕種的專家提過羅漢寺滿是瘦土沙礫,土地瘦瘠不利農作。然而,佛法常言:眾緣和合、萬法唯心;亦是一種因緣,去年有位義工熟悉又有熱衷有機耕種,有心有力為羅漢寺開墾有機農耕,在其牽頭協作下,辛苦的努力沒有白費,羅漢寺零星的土地已變成齊整的田園,透過數月的人工堆肥處理,現在已成功改善了土質,廚餘機不但減少了垃圾的形成,亦解決了我們的土地質素問題,適宜耕種。 我們將廚餘計劃命名為「惜福行動」,現時已在試驗進行中,首階段先引導信眾的關注和興趣,透過在東涌的每週定期弘法活動中,加插認識廚餘的環節,參與者可帶一些已分類的廚餘交來給本寺收集,經廚餘機的處理運作,製成有機肥料。計劃下一步的目標,是將試驗成功的經歷與大眾分享。透過每週定期的社區活動,推廣到民眾的層面,計劃舉辦講座、活動、農禪種植、心靈活動形成實務行動,啟動人們對身心環保的注意及動力,形成生生不息的資源再用;提昇參與者知福、惜福、修福的教育與信念,這不僅是宗教心靈的體驗也是生活教育。希望從參與中發揮潛移默化的教育能量,培養正確的飲食態度;並透過廚餘再造將厭惡的垃圾,轉化為一種正能量的地球資源,從而傳遞出積極正面的訊息,藉著「惜福行動」的開展使生活資源可有效地用作生態循環,生生不息,造福人群,造福後代。 願有發心者,同願同行,共同加入「惜福行動」,為環保生命注入動力和再生的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