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境逢緣:感動
嬰孩很容易哭,痛會哭、餓會哭、有所求或所求不遂會哭。因為他們不懂分辨外來的刺激及表達自身的感受,只會直接的用哭來將所有不適的感覺表達出來。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學會適應不同的環境,同時亦會學懂控制自己的情緒。慢慢除了極端的感覺及情緒會以哭來表達外,大部份情況都會控制或壓抑著情緒,不會即時及直接的表現出來。進入社會後,無論是求學或就業階段,每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或追求目標,會為自己的前途努力拼博。面對激烈競爭的同時,為適應環境、為自我保護,於與人接觸時,總會不自覺的於心中築起一幅牆,人與人之間的關愛、信任少了,心中的牆卻越築越高,使人無法超越,感情越益疏離,心漸變得冷漠。在互動之間一切的情緒反應,都被偽裝起來而鮮有真情流露的一刻。
帶著這樣的心態走到中年,因家人的一場危病出現了極大的轉變。在極度無助下得到善知識的引導,接觸到佛法,將徬徨的心安住於佛法中。家人在接受手術後迅速的康復,而我們亦走上學佛之路。
學佛初期在觀念上作出極大的改變,在生活上亦一改多年的習慣,依著善知識的教導,早晚誦經及持念佛號,並到各處道場參加活動及找尋佛教書籍,希望能對佛教有更多認識,更在極短時間內開始持長素。在這過程中,多次於聽經聞法、參與法會活動或聽佛曲梵唄時,觸動內心深處,有如佛光照射到心靈被冰封的幽暗面,讓自己能將潛藏心內多年的罪疚感及鬱結慢慢的釋放出來,淚水不期然的汨汨而下。記得第一次短期出家,於佛前懺摩時,抬頭但見佛佗慈目低垂,無限慈悲的俯視著自己,那種震撼及感動,有如電觸,即時淚如雨下不能自己,雖事隔多年仍歷歷在目。就是這些感動,消融了內心的牆,找回自我,讓自己於迷途中找到方向,亦是這種感動化成力量,讓自已能堅毅踏實的走在學佛之路。
幸運的在學佛路上得遇良師,亦能安心於講堂參與各種義務工作。多年來協助推行各種活動,而直接參與法會或專心聽經聞法的時間相對較少,而不自覺以此為藉口,接受自己的疏懶及鬆散,致使多年學佛之路,跌跌撞撞,毫無寸進。尤幸在同修的扶持下,仍能走在學佛之路。上月乘剛退休之便,參加了為期八天的水陸法會。在期間多次梵唄唱誦中,再次感受那種震撼及感動,尤期在一次三千多人一起唱誦開經偈至「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時,淚如泉涌。即時對自己多年疏懶的心,感到極大的慚愧。師父曾說:「得人身難、得聞佛法更難,受持佛法的人少、正確修行的更少」。既然人身已得、佛法得聞、亦得良師指導、善友結伴於修行之路,這百千萬劫難遭難遇之機會,還能錯過嗎?就讓我們一起推倒心中的牆,以真心接觸身邊的人及事,多聽經聞法,盡力參與義工工作,努力修持,以此來感動自身,以此來作動力,走好每一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