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佛教史

 

四姓出家,同為釋種

前幾次我們曾簡單介紹過道安法師,相信大家還記得吧。其實,道安法師對中國佛教的影響非常深遠,所以,今期在此再作一些補充說明。道安法師的師父佛圖澄被稱神僧,當時的胡人受環境因素影響,民族性比較粗暴,每每愛用武力,文化比較低,民族又強悍,是故佛圖澄常運用其影響力,以平息地域糾紛,他因有神通,也因而令外族信服,所以非常受人敬仰。道安法師是佛圖澄的弟子,聲名也廣,影響力也大,在此特列舉其中一些影響特別深遠的貢獻和大家分享。

道安法師把經典分為首、中、後三部分,一是序分,序分即是一部經談其起沿部分,就如結集者的開場白,交代在什麼情況下開始講的,例如《金剛經》是佛托缽回來後的開示等。二是正中分,是經本的真正內容,是佛的開示和答問,例如《金剛經》佛的開示,是此經的主要內容,稱為正中分。三是流通分,屬一部經的結尾部分,是佛開示後,勸勉人學習,流通等內容,是佛的叮嚀和囑咐,尤如總結,因結尾部分通常鼓勵流通,故稱流通分。將經文內容分為三部分,猶如人體分頭、身、腳三部分,如人有腳能行,能流通、能實踐也。這是道安法師為後世確立了著解、弘經上的典範。

還有,出家人以釋氏為姓,也是道安法師提倡的,中國人每有姓氏,家族觀念強,在道安法師前,僧人並無特別姓氏,有者用家族姓氏,有者用師父姓氏,當時,道安法師認為有必要整理,而他又理解到出家後,其實身分有變,有必要加以劃分。於是提出出家人皆姓釋,他是依據佛經中言:「四河入海,同一鹹味,四姓出家,同為釋種。」為概念的,因在佛教來說,無論出家前是什麼身份,出家後無分貴賤,同為釋種的,故依此定明出家人皆姓釋。佛在世時並無此要求,例如舍利弗,未出家前名舍利弗,出家後又名舍弗,但道安法師確立此標準後,則出家後猶如重生,冠以統一的姓氏。

僧人皆姓釋是自東晉開始的,與道安法師同時享有盛名的有一個文人,名習鑿齒,他是飽學之士,他聞悉道安法師也是有識飽學之士,又通達經律論,於是,有一天專程登門拜訪,文人畢竟有傲氣,甫見面就自我介紹,他介紹自己是「四海習鑿齒」,意喻四海之內無人不知的,道安法師見他那麼驕慢,則回答說是「彌山釋道安。」即是須彌山的釋道安,據佛經的記載,須彌山是娑婆世界中最高的山,無人能見其頂,地位尤勝四海,由此亦可見,當時道安法師辯才與地位之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