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佛教史:佛教在中國的宗派之形成
佛在世時,佛教僧團稱作僧伽,是當時唯一的教團,這個時期並沒有宗派的概念,在佛陀入滅百年後,佛教內部由於對戒律和教義看法的不同,最初分為大眾部和上座部,逐漸形成部派佛教,至大乘佛教建立,又有中觀、瑜伽等派的形成。
佛教傳入中國,經歷了不同時期,傳播至不同地域,受到經濟、政治、文化等影響,自東晉及隋唐,中國佛教的宗派,逐漸成立。隋唐時代已有十三宗,後來隨著各個宗派的不斷發展,兼融合併,唐代中國佛教的宗派,能傳承發展的有十宗,後人又把成實宗與俱舍宗併融於三論、唯識,因而中國佛教有大乘八宗—三論宗、淨土宗、禪宗、天台宗、華嚴宗、法相宗、律宗、密宗。
談到這裡,也許大家會覺得怎麼中國的佛教那麼多宗派呢?其實不然,中國的宗派是怎麼形成的呢?無論是十三宗也好,八宗也好,乃是因為中國人愛做研究,也因佛教的經典眾多,故大德學者把同一系列的經典編成一類,例如《妙法蓮花經》相關的就有《大智度論》,故人們就將之組成同一系列,又如三論宗就是專門探討「論述佛教空性思想」的三部論著,漸而形成自樹一格的派別;後來的禪宗、淨土宗,也是以經論或修持方法來作分野的。因佛教經典繁多,若不加以分門別類,則難以有系列地深入研究,就如圖書館內的圖書也得分類擺設,要不然一般人進入圖書館時就很難找到他想要的書了。又如大學、研究所等也得分院分系,以便作專門探討,否則難以細緻地深入研究;也如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因為多人研讀、探討,於是就衍生了所謂紅學。中國的佛教宗派之多,是因為很多人研究,才會分得那麼精細。中國佛教的宗派雖多,但並不是各據山頭的,這跟西方的教派有別,西方很多不同派別或因政治或因權力的劃分,彼此有不和諧的現象。佛教的宗派雖多,但彼此並沒與政治掛鉤,亦沒有權力的劃分與利益的衝突,只是在佛門智識和概念上各有專注及劃分,在修持方法上各有差別,但其終極的思想與目的是一致的,無異無別的,皆以自利利他,自度度他為宗旨,以皆共成佛道為目的。「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正好是佛教各宗各派彼此間的寫照與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