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話題:善用心
某一天,一位信眾到寺院拜訪年青的方丈和尚請示佛法,當他來到寺院的客堂時,看見一位老師父在清潔桌椅,於是上前道明來意並請代為通傳,等候不久,方丈和尚出來接見他,並吩咐老師父去泡茶,老師父恭敬奉茶後退到一旁繼續打掃,方丈隨即吩咐老師父趕快去拿些水果出來招呼客人,老師父不敢怠慢馬上放下手上的工作,往取水果奉客,才放下盤中水果,方丈又囑咐老師父去廚房傳話準備客人的午膳,…,老師父不停來回出入,忙這忙哪,信眾看在眼裡,心中有些不忍與吶悶,為何年青的方丈和尚要喚使一位年事已老的師父不停地工作呢?信眾用齋完畢向方丈和尚頂禮告辭後,在寺院門前又遇見老師父在勤勞地掃著滿地的落葉,這位來訪的信眾忍不住為老師父抱不平地說:「你年事已老,方丈和尚不應該讓你太辛勞啊!」老師父卻對他說:「你錯了,就是因為我年事已高,手腳開始有些僵硬,所以方丈和尚給我多點機會活動以保持四肢的靈活,也體貼我年老,不要我去挑水只吩咐我去奉茶,不用我去下田只讓我獻果,不叫我到廚房燒飯只要我去傳話,…。能如此體貼老者的年青人實在難得啊!所以,我也特別賣力工作以感恩住持和尚對我的用心與關懷。」
天堂地獄一念間,同一事件兩種感受,心念不同,看法有異,反應也截然不同,佛法說:「心淨則國土淨」,就是教我們遇境逢緣要「善用其心」,老師父是學佛人的好榜樣,凡事從正面看,在積極處用心,常時添加心中的正能量,自然煩惱不生,忙得歡喜,活得自在。
一個人能活到老、學到老、做到老是一種福報。不為自己求安樂,願為眾生作馬牛是菩薩的發心,貢獻不一定是顯赫非凡的,只要在能力範圍上,甘心情願為大眾服務,不管能力強弱、年齡大小只要願意付出,有服務的精神,就是布施、就是結緣、就是修福,不同年紀、不同階層的人都可以奉獻自己,只是服務的形式不同而已,學佛人對人生要具備正確的態度,學習惜福結緣,培養為大眾服務的心與力,能如是知、如是行的人,就是福慧雙修的菩薩,生活肯定和諧幸福,既能把握人生幸福的指標,亦是步向菩提大道的基礎。希望所有學佛人都能發心精進修學佛法,以佛法的智慧與慈悲來生活,共同發願,貢獻自己的能力,以正知正覺的態度處事待人,活出幸福、充實的人生,邁向菩提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