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朝聖之旅:2008.10.28(星期一 第七天)


演慈


七葉窟—佛經結集的地方

今天的景點最美最豐富,是重要的朝聖地方。由王舍城到七葉窟、菩提迦耶、日本大佛、藏傳佛寺、正覺大塔。王舍城是佛經所載中最熟悉的地方名字,是佛最常說法的地方,也是佛說法的重點所在地,所以心情特別興奮。

早上起來,我們開始由王舍城向菩提迦耶進發,今天我們分別改乘坐六輛小車從王舍城前往菩提迦耶,因為通往菩提迦耶的一座橋倒塌了,大車不能通行必須從另一條路前往菩提迦耶,車程需要多乘十多個小時,所以,旅遊公司安排改用六部小車接載客人前往,而大車的司機早在凌晨四時載著行李出發,兜大圈去到下一酒店與我們會合。

我們要求導遊先帶我們去七葉窟參觀。佛入滅後,十六國王各自分得佛陀舍利回去起塔供養,大迦葉尊者發起將佛陀生前所說教義結集成經,流傳後世,而七葉窟就是佛經第一次結集的地方。

七葉窟位於山頂高處,很多印度教徒在此聚集,此地現時已被印度教徒所佔據。山下入口處的廣場非常熱鬧,有很多乞丐及途人,路旁有許多驢車在等待召喚,除了許多小攤檔擺賣及兜售各種物品外,亦有很多婦女、小孩與老人在叫賣十個盧布一根的上山木棍,大多數的菩薩都樂意買一根木棍,既為自己登山所需,也可與人結緣,一舉兩得,何樂不為?由於這地區貧民聚居,地方髒亂,人流亦較複雜,在籌備行程的時候,已聽說上山須聘警察同行,導遊為了安全已預先聘了四名警察作保安,配備長槍沿途護送我們上山,導遊亦為不方便行山的信眾安排了轎兜代步。

別有洞天

剛出發時,由入口處向上望去,已有非常混亂的感覺,很多男女老少在階旁水池淋浴,弄至石階非常濕滑。在警察與導遊的護送下,經過濕滑的石階,看到很多印度教徒在更衣沐浴、有人一絲不掛地洗澡、有人濕淋淋地隨處走動,也有人在祈禱、膜拜,我們視為奇觀,他們卻對周邊的人視若無睹,習以為常地只專注而忙碌地做著自己要做的事,場面像早上的菜市場般熱鬧,但卻沒有市場的喧嘩嘈雜,是生活的習慣?還是宗教的需求?無論如何,也總算是一番見聞。

我們小心翼翼地前進,終於離開石階梯級,轉入山路,即時感到山的靈氣,山路比靈鷲山崎嶇,沿途有很多男女老少的乞丐,有些隨客前進,有些定點待乞,難怪要聘請警察同行,否則著實有潛在的危險,雖然如此,卻沒有影響我們朝聖的殊勝感受。接近山頂處有幾間似新建的印度廟,規模較大,雖然沒有傳統的繽紛色彩,但純白色的大理石裝飾顯得莊嚴雅緻,也很有印度自古工巧明的色彩與風格,就這幾天所見,它可算是豪華的了。到達平坦的山頂後,眼下一片綠色的廣闊平原,令人心胸豁然開朗,山頂的明媚風光又是另一番景象,再往下行近百米的地方,就是七葉窟所在。據說有七個洞窟,其中一個石窟有人看守,當時已有當地的青少年先到達,警察巡視後著我們可以入洞,洞口非常狹窄,約十步後通道忽然縮小,僅容一人通過後,通過洞口樽頸後內裡別有洞天,洞內供有一尊小佛像,應該是看守石窟的人將佛像供奉在此讓大眾朝禮的吧,我們獻上花環後,離開洞窟在外憑弔這佛經結集的地方—佛入滅後,大迦葉尊者建議由修行證果的五百阿羅漢將佛陀一生的言教結集成經,流傳後世。有人說,洞那麼細小如何能容立五百羅漢呢?我們可以從比較合乎人性的理解:據導遊說洞內另有廣闊地方只是不易進入,導遊又說,七葉窟不只一個洞窟,從我們進入參觀的洞窟,再往前走,還有更大的石窟,只是不開放給人參觀。選擇在山上結集是因為此地清靜不受干擾,山頂平台很廣闊足以容納數百人,是共同結集的好地方,晚上可以入洞休息。再說參與結集的都是阿羅漢,羅漢有神通,地方大小對他們不成影響,正如維摩居士的丈室可大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