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愍生法師開示錄:佛說八大人覺經講話(第二十三講) 雖為俗人,不染世樂 第七覺悟︰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常念三衣,瓦鉢法器, 志願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大智度論》云:「五欲名箭,破種種善事故。」又曰:「哀哉眾生常為五欲所惱,而求之不已,此五欲者,得之轉劇,如火炙疥。」意思是說,五欲如箭對種種善事的破壞性很強,人常被五欲惱害而追求不止,愈得到愈想得到更多,猶如身體長滿痕癢的疥瘡,若用火去炙之,則愈炙愈痕癢。又云:「五欲無益,五欲增爭」,五欲令人增加爭鬥,爭到了以為自己本事,爭不到就會失意,「如鳥競肉」,如雀鳥見到死屍,爭相搶奪,「如逆風執炬」,如逆風執持火炬,必會燒向自己,又云:「世人愚惑,貪着五欲,至死不捨」世間人愚痴迷惑,只追求眼前一刻的感覺,卻在不知不覺間墮入無法自拔的深淵,至死不捨,實在可悲啊! 所以,不但出家人要淡泊五欲,在家人也不要過於貪求欲樂,過於染著世間的欲樂會損福,世間的欲樂可分十種,一者美色樂,二者財寶樂,三者聲名樂,四者飲食樂,五者睡眠樂,六者家室樂,七者田園樂,八者衣服樂,九者眷屬樂,十者富貴樂。為佛弟子應該了知世間的喜樂是無常、苦、空的,雖然有樂,但是不可過於沉迷世間之樂,雖為俗人,不染世樂。猶如維摩居士是大富長者,有財有勢,但是,他雖是在家人但不染世樂,所以,國王大臣都很尊敬他。我們雖為俗世人但要有高尚的人格,對於世間的欲樂不貪不染,像蓮花生於淤泥卻不沾污垢,面對五欲之境不為所惑,恆以淡泊的態度處之,內心自有另一種特別的、恆常的快樂、自在。 五欲的樂是粗俗、短暫、污染的;多聞佛法,如法修行,自得法樂,佛法的樂是無怨無仇、無取無捨、平和、清淨的,所以,佛弟子要以法樂來取代欲樂,以修道來對治五欲的樂,修道之本為持戒,佛弟子最基本的行為守則是受持五戒;五戒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第一不殺生:不侵犯他人的生命,不欠他人的血債,亦都是一樂也。第二不偷盜,不行竊,有些人走到百貨公司看見想要的東西,沒錢買時便會去偷,甚至有些人雖然有錢,但卻有偷竊的貪念,若是一個持戒的人就不會侵犯他人的財物,心是坦然的。第三不邪淫,世間人合法的夫婦關係是正淫,但是很多人卻迷於色欲,除了正式夫婦之外,還要迷戀其他異性,這便是邪淫了,如果人人持戒不邪淫,則不但家庭和諧,社會也安定得多了。第四不妄語,不說謊話去欺騙人,就不會妨礙自己的信用。第五不喝酒,飲酒會妨礙一個人的心智,影響其思維、判斷及反應能力,酒後胡塗容易失去守持前四戒的能力。所以,佛陀教誡弟子要受持五戒,能夠持戒不會多貪多欲,過患自然少了,自然常感身心平和、自在,這就是法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