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佛教史
對中國佛教發展影響深遠的人物—鳩摩羅什大師
上期我們介紹過道安法師,當時北方符秦國主符堅也很信賴道安法師,苻堅是什麼人呢?他就是淝水之戰的符堅,當時符堅的國勢甚強,有力統一南北,故他想消滅東晉,當時胡人信佛者眾,於是他就找道安法師請教說:「我也很想弘揚佛法,但如何才能辦得好呢?」道安法師則說:「若皇上真想弘揚佛法,最理想人選就是龜茲的鳩摩羅什,他在佛法上的修為比我出色多了,若能請他來中原弘法,當是第一大功德。」苻堅聽後心想:「道安法師已經那麼了不起,得到道安法師這樣推崇的人,豈不更了不起,若能請他來,一定能振興佛法,穩定民心。」於是便決心請鳩摩羅什前來。
鳩摩羅什並非中原人仕,當時他遠居龜茲國,該國國王對他也極為敬重,視之為國寶,而且龜茲國是佛國,要請他來也著實不容易,但當時苻秦的天下比東晉更強,國力富足,手握百萬雄軍,有力統一南北,對當時的苻堅來說,天下有何事不能成功呢?於是下旨派十萬精銳雄兵前往迎請鳩摩羅什,並下令若鳩摩羅什願意前來的話,這十萬兵就是禮請的儀仗隊,若不依從的話,就是硬搶的軍力了。將軍接受軍令一定要把鳩摩羅什請進中原。如是,以呂光將軍為首的一隊人就出發「請」鳩摩羅什來中原。龜茲國王當然不肯讓鳩摩羅什走,奈何兵力強弱懸殊,而且對方強硬表示志在必得,既然這場仗完全沒有勝算把握,又何必要令將士死傷無數呢?以一人就能平息干戈,是化算的了。於是,鳩摩羅什就在這般情況下啟程前往中土,但當他們去到塞外邊境涼州時,得悉苻秦百萬大軍攻東晉時戰敗,國王苻堅亦在淝水戰陣中流箭而死。
呂光將軍得悉這軍訊後,自忖現在已國無君主,而自己手上擁有十萬精銳大軍,於是決定留在涼州自立為王,成為涼王,涼王並沒有特別安頓鳩摩羅什,只讓其投閒置散,鳩摩羅什就隨順因緣在涼州生活下來,然而,鳩摩羅什並沒有閒下來,面對著陌生的土地與人民,促使他努力學習漢語、深入鑽研中土文化,如是,他在涼州休養生息了十八年,也成就了他對漢文深厚的文化修養。前秦滅後,代而起之的是姚秦,國號雖然保留,帝位早就改為姚裔天下了。十八年後,姚秦國王駕崩,幼主姚興登位,他想起當年迎請鳩摩羅什之事,於是發心派人去涼州請鳩摩羅什到中原,姚興也是信佛的,早已景仰鳩摩羅什的聲名,也知大師聰明博學,精通大小乘三律經藏,所以,他對鳩摩羅什十分恭敬,禮為國師,更在長安設了一處名消遙園之著名譯場,請鳩摩羅什召集天下有才德之僧侶作譯經工作,當時參加譯經工作者達八百人之多,有的是由國家禮聘的,也有聞風而至,期求貢獻一分己力者。鳩摩羅什大師不但精通譯經,其著述和講學也很出色,故跟隨他的弟子很多,有所謂羅門十哲,即羅什門下出色的十大弟子。由鳩摩羅什負責帶領的譯經工作,成績卓越,譯經的數量很多,有《妙法蓮華經》,有與般若學有關的大般若經,也有談空性思想的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等,鳩摩羅什領導下的譯場不但譯著齊備,令傳入中原的漢譯佛教經典漸漸完備,而且譯經後,大師會加以註經及至講述,三方面並行發展,故由他所譯的經典影響也特別深遠。中國佛教大小乘有十宗(或是大乘八宗),最早成立的三論宗,是在羅什大師譯出中論、百論、十二門論,廣泛弘法研究而成立的。羅什大師不但被視為談空性思想的三論宗始祖,其所譯的《妙法蓮華經》亦是啟天台之端緒,由此可見,鳩摩羅什對中國佛教發展影響的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