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讀者園地:菩薩典範 永淑
我們學佛聽經聞法,有時候可能會生起疑惑,為何學佛多年無甚得益?無甚改變?或可從發心與實踐程度上去反省一下! 有因緣探訪兩位獨居老人,一位九十九歲,一位九十四歲的老婆婆,分別居於秀茂坪及博康村的公屋單位,兩位均是已皈依半世紀多,曾經親近過老法師的菩薩,更是稀少的長壽老人。但倆人的生命質素截然不同,是讓我們好好學習的個案: 即將百歲的林婆婆,矮瘦但精神不弱,聲柔斯文,持長素多年,在百多呎小單位內整齊潔淨,在五桶櫃上設置莊嚴佛龕,供奉西方三聖全堂佛像,以鮮花、香、燈、果、水及日常課誦經本供養,老菩薩平日穿袍搭衣才誦經禮懺,非常虔敬,雖然因肢體瘦弱跌倒幾次,有一次還暈倒一會才醒來,她還不忘說是大勢至菩薩救了她!老人家雖是獨居,間中有孫兒及義工探訪,常時念佛,生活得很自在,沒有半句怨言、半點擔心;探訪她時與她一齊念佛,她非常專心望著西方三聖輕輕念佛唱讚,圓滿後,還聲聲囑咐我們多念佛。關於面對死亡,也很自在,除了準備好往生所需物品外,也吩咐孫兒將骨灰撒到大海裏與魚兒結緣,還有堅定的信心,臨終時,大勢至菩薩以金台來接往生極樂世界,雖然如此,但又不覺我慢心重,言語間,句句阿彌陀佛!令末學慚愧汗顏! 另一位九十四歲的余婆婆,矮矮微胖,腰椎歪傾,聲大撞聾,住在較寛大二百呎的舊式公屋,廚房被油煙薰成啡色,枱上滿放東西,有吃剩的飯餸、乾糧、用品等等。廳房中間有一座小佛龕,供奉一張小佛像畫,有軟花或一兩個生果供養,沒有定時早晚課,只是於心亂時,經提醒後會徐徐念佛一會。心中常掛礙不安,例如:經常往銀行打簿查看收到綜援老人金否?經由義務律師安排遺囑,並見證轉交部分積蓄予委托法師代處理往生後的佛事,轉交後又另有新恚礙,幾乎天天去電查詢,擔心委托的積蓄會否去如黃鶴?種種有形無形的恚礙令老人家精神過份緊張和憂慮,有時候她明白老死是必經之路,會記得求阿彌陀佛接引往西方極樂世界,但不到幾天,恐懼憂慮又來了!又會不斷接到她求救的電話,幾經安慰鼓勵念佛,她才會安定一會。 從兩位老菩薩示現不同的生命質素,同是佛子幾十年,一位氣定神閒,不急不躁,默默耕耘,面對無常,不憂生懼死,只管精進,滿懷信心,求生極樂。另一位心急氣浮,心有恚礙心神不定,信心不足,憂生憂死,憂前憂後,輕持戒、欠精進,輕安難覓,自在難尋。 兩位老菩薩給我們後學一個清晰的啟示,一個活生生的例證,讓我們對佛法的信心和決心深信不疑,尤其是五根五力—信、進、念、定、慧的力量,對修行於日常生活中的認知、態度、發心與實踐,對世間事物,我及我所的執著與放下,程度的不同,產生大大的影響,尤其是禪定力,觀照力,以及提昇智慧之力。讓我們見證念佛法門之力量,晝夜行持,佛號不離,念而無念,無念而念,淨念相繼,妄念不生,自有花開見佛時! |